3/14/2011,一場自以為計但卻自食其果的訴訟營銷,正在通信領域生動演繹。3月9日,諾基亞西門子公司(諾西)并購摩托羅拉(摩托)無線部門案,恰如此前業(yè)界所料,未能獲得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的批準,該案的審核將延遲六十天。這意味著,并購雙方原本預計在2011年一季度完成并購案的計劃落空了。
這樁看似情投意合的商業(yè)并購,并不是第一次遭遇打擊。三周之前的2月22日,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區(qū)法院也就華為起訴摩托羅拉公司和諾基亞西門子公司(諾西)一案正式做出裁決。該院頒發(fā)的初步禁止令范圍包括禁止摩托羅拉向諾西轉移華為的保密信息,還要求摩托羅拉聘請獨立第三方進行華為保密信息的安全刪除檢查,及允許華為對諾西維護摩托羅拉設備的服務記錄進行審計等要求。
從當下的局勢發(fā)展看,在業(yè)界引起強烈反響的摩托羅拉、華為互訴事件,雖然最終判決未下,但摩托羅拉敗局已現(xiàn)。更致命的是,摩托羅拉當初選擇以知識產權訴訟先發(fā)制人,本意是為了“省錢”(不想支付華為相應知識產權)以及賣個好價錢(打消接盤者對于知識產權糾紛的疑慮),但在遭遇華為的正面反擊后,因為深陷曠日持久的紛爭,摩托羅拉要出售的這部分資產,正在大幅貶值。或許,摩托羅拉需要向華為這位昔日盟友道歉求和,才能挽回局勢。
對摩托羅拉這位昔日巨人來說,是繼續(xù)體面地在紛爭中騎虎難下,還是務實地向華為道歉求和?這實在是個兩難的選擇。
一場吊詭的訴訟終結十年的合作
這一場互訴大戲,帷幕掀開還是在大半年之前。
2010年7月15日,摩托羅拉對外宣布,其將把大部分網(wǎng)絡設備業(yè)務以12億美元的價格,出售給諾西公司。而在宣布該項出售僅僅一天之后,摩托羅拉修正了一項訴訟,把其兩年前的一起訴訟的被告,由最初的5名擴展到了16名。而第十六名,赫然就是華為公司。
事情的吊詭之處在于,2008年的這場訴訟,原本與華為并不相關。
根據(jù)摩托羅拉陳述,2008年,摩托羅拉針對其5名前員工竊取商業(yè)機密提出了訴訟。第一被告潘少偉亦曾在摩托任職,辭職后創(chuàng)辦了Lemko公司。摩托對其它4人的指控,均與涉嫌非法向Lemko以郵件等形式輸送未經(jīng)授權的保密文件及商業(yè)機密有關。
在兩年后才突然增加的針對華為的起訴,恰好處于摩托宣布出售網(wǎng)絡設備業(yè)務后的的微妙時間窗。
摩托起訴華為的消息一出,業(yè)內嘩然。此前,摩托可謂是華為在電信領域的忠實盟友之一。這宗官司,意味著摩托與華為一段維系了10年之久的商業(yè)伙伴關系的結束。
疑云重重:摩托的用心何在
突然中止的合作讓人扼腕嘆息,作為當事者的華為更是無比失望。畢竟,此前的十年是一段親密攜手的幸福時光。
追溯華為與摩托長達十年的合作,根源在于雙方利益訴求的高度契合。
基于長期的積累,華為已逐漸成長為全球領先的電信設備供應商。在無線領域,早在2005年,華為基于對歐洲等發(fā)達市場的理解,推出了分布式基站;谠摷軜嫷幕灸軌虮葌鹘y(tǒng)基站降低60%的能源消耗,性能提升30%-200%,因此迅速風靡全球。而華為最近兩年推出的基于SingleRAN的技術,徹底改變了GSM、UMTS、LTE“三套設備”、“三張網(wǎng)”疊加部署的落后建網(wǎng)模式,實現(xiàn)各種技術制式間的高效協(xié)同,已成為全球業(yè)界普遍采用的事實標準。2010年,華為的無線基站的銷售收入已位居全球第二,其產品與解決方案已服務全球電信設備50強中的45家。
華為在市場和行業(yè)技術的成就,早已使摩托難望項背。摩托羅拉近十年來可謂每況愈下,在網(wǎng)絡技術和知識產權上已少有建樹。在無線領域主要的產品與技術趨勢的把握上,和主流供應商的差距越來越大,基本上已經(jīng)退出行業(yè)第一梯隊之列。當然,瘦死的駱駝比馬大,憑借其長期積累的市場和品牌優(yōu)勢,摩托轉變了市場策略,以自有品牌向客戶轉售華為的無線網(wǎng)絡產品,仍舊擁有著一定的市場地位。因此,在過去的十年里,摩托基本放棄核心通信設備的研發(fā),把重心投入到手機業(yè)務上。在通信設備領域,摩托選擇了華為作為合作伙伴。
本世紀初,當華為作為市場的新進入者,以OEM自身產品的方式與摩托合作,以此來獲得市場和客戶的迅速拓展,在當時,這無疑是一個雙贏的方案。兩家公司優(yōu)勢互補,在十年合作中,不斷擴大合作范圍。摩托羅拉從華為采購了價值約8.78億美元的設備。與華為的合作也幫助摩托羅拉鞏固了GSM和UMTS領域的市場地位,支撐了摩托羅拉在無線領域的市場地位。
十年的親密合作關系,在摩托與諾西達成網(wǎng)絡業(yè)務出售協(xié)議之際陡生變化。摩托在這個時刻突然向舊日的盟友發(fā)難,顯然,絕非一個簡單的知識產權訴訟案件可以解釋。事實上,這更像是一起經(jīng)過精心策劃的事件。
如前所述,按照摩托的市場戰(zhàn)略,其出售網(wǎng)絡業(yè)務的訴求已風傳甚久。甚至有論者說,摩托出售網(wǎng)絡業(yè)務,華為將是最有力的接盤公司。在摩托的全球網(wǎng)絡市場中,部署著眾多OEM華為的產品。摩托網(wǎng)絡業(yè)務資產出售,這些存量市場轉手到新的買家之后,就可能涉及到眾多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。這些知識產權的后續(xù)歸屬,是該資產收購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。原本最可能進行收購的華為,并沒有參與進來,后來的接盤者心存芥蒂。摩托先發(fā)制人地提起該訴訟,作為給買家提供一顆定心丸,就成了順理成章地的推斷。摩托希望借此贏得未來和華為的知識產權糾紛的籌碼。一個可以想見的事實是,假如摩托該項訴訟能夠獲得成功,它將繼續(xù)發(fā)起一系列訴訟,徹底解決該交易過程中可能涉及的潛在知識產權糾紛。試想一下,摩托將自己的市場地位和格局,打包出售,而這些市場地位和格局都是通過華為的設備獲得的。一方面接盤者自然獲得了大量華為的商業(yè)秘密和知識產權,另外一方面,如果不能妥善處理,將為以后埋下一顆定時炸彈。這個問題的解決就可能成為這場并購能否獲得成功的先決條件。
華為的反擊
顯然,摩托低估了華為反擊的能力和決心。
對華為而言,摩托的此番發(fā)難無疑是“舊痛”再加“新傷”。在電信行業(yè)中,華為已經(jīng)長期飽受知識產權方面的指責。
早在2003年發(fā)生的思科起訴華為侵權案,雖然最終華為與思科達成了庭外和解。在獨立專家發(fā)表對華為的產品的審核報告后,思科同意撤銷它對華為的起訴,且沒有要求華為對其產品進行任何更改。盡管沒有任何證據(jù)證明華為侵犯了思科的知識產權,但華為卻在后續(xù)長期蒙受知識產權方面的指摘而難以自辯,實際上是“吃了啞巴虧”。
作為同樣是成立了20世紀80年代的兩家高科技企業(yè)(思科成立于1984年,華為成立于1987年),華為與思科都發(fā)展迅速。華為2010年銷售收入達到280億美元,思科2010財年的銷售收入更是達到了400億美元。同樣是成功創(chuàng)業(yè)的高科技企業(yè),兩家企業(yè)的遭遇卻大相徑庭。思科在美國乃至全世界,都被視為創(chuàng)新的代表和創(chuàng)業(yè)的典范。而華為,盡管靠自身努力業(yè)績持續(xù)穩(wěn)健增長,在美國等市場卻一直在思科案的陰影和后遺癥中飽受指責。時至今日,西方媒體提及華為時,還在有意無意的,加上“侵犯知識產權”等字眼作為修飾語。
摩托此前選擇以知識產權訴訟發(fā)難,無疑是觸到華為的痛處。對華為來說,如果再次讓歷史重演,繼續(xù)選擇沉默,則其在該方面的形象將有可能再難翻身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華為可能遭受到的損失,甚至遠遠大于其在如美國Sprint LTE招標這樣的大商業(yè)合同競標中失利。
而眼下的華為,也早已不再是8年前的思科案時的華為。相比于當時的初探海外市場,華為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供應商,其在產品技術、全球行業(yè)影響力等方面都已不能與當時同日而語。
華為最終出手了,并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。華為也選擇了美國伊利諾伊州毅然提起訴訟,訴摩托和諾西的并購交易侵犯了其商業(yè)秘密,以阻止摩托羅拉向諾西轉讓華為的知識產權。華為一改以往的低調作風,采取了積極的溝通和公關。這包括前文提及的美國地方法院頒布了臨時限制令,禁止摩托羅拉將華為的機密信息透露給諾基亞西門子公司,還包括中國商務部對該筆交易延期審核等。
顯然,勝利的天平已經(jīng)向華為偏移。華為將贏得什么作為被動應戰(zhàn),華為在該次紛爭中的目的,當然首先是要保護自己,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。而訴訟延綿至今,華為有了更高的訴求,那就是為“商譽”而戰(zhàn)。對這家長久飽受不實侵權指摘的公司而言,“商譽”意味著為過去的卓絕努力正名。對這家已經(jīng)走在成為全球領先企業(yè)路上的公司而言,“商譽”無疑意味著能夠讓它走得更遠。比起當年的思科訴華為案,華為如今被自己的昔日伙伴告上法庭,名譽所遭損害尤烈。比起當年還是一個來自中國的小公司,華為現(xiàn)在作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,名譽所受損害更大。華為的這次反擊所期望得到的,遠非簡單的經(jīng)濟利益,或者說是訴訟賠償所能夠達到。華為期望的,無疑是一場真正的勝訴,一場體面的勝訴,并且需要摩托關于此事的正式道歉,只有如此才能幫助華為恢復名譽。當然,對于像摩托這樣一間大的商業(yè)公司而言,對另外一家企業(yè)進行正式公開道歉,定然是一個異常艱難的選擇。然而,對摩托而言,除了道歉,它的選擇并不多。畢竟,其擬出售的資產價值因為久拖不決正在持續(xù)、迅速地縮水。也許半年后,這筆資產就會因為變得不值一錢而無人問津。而這,連帶諾西也會成為輸家。時間,站在了華為這邊。讓我們拭目以待,摩托羅拉糾結后的選擇。
光纖在線公眾號
更多猛料!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光纖在線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