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說,歷史有時候并非只是用文字寫下來
中國有句諺語:“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!
相信蔣介石與蔣經(jīng)國父子泉下有知,應該對此感慨良多——臺灣當局的“去蔣化”愈演愈烈,而海峽另一側的大陸卻在積極修繕與蔣氏有關的遺跡。
“兩蔣”都是上世紀叱咤臺海的政治強人,蔣介石與中共領袖毛澤東堪稱“一生的敵人”,從數(shù)次圍剿到聯(lián)手抗日,又從國共內戰(zhàn)到隔海對峙;蔣經(jīng)國則被視為“臺灣的鄧小平”,與當時主政大陸的鄧公各為兩岸的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居功至偉。
然而臺灣一些政客卻想方設法重樹起蔣介石父子的“獨裁者”形象,并主導一系列風生水起的“批蔣、反蔣運動”:臺北“中正紀念堂”改名為“臺灣民主紀念館”,“大中至正”牌匾換成了“自由廣場”,今年底明年初還將對“兩蔣”陵寢遷陵撤守……
據(jù)說“批蔣反蔣”只是綠營為明年的選舉炒作。
且不論此舉是否能達到背后的政治目的,僅從島內民眾的一聲嘆息與游客依然濃厚的觀光興致便可得知,如今貼在蔣氏父子的標簽已變成臺灣的“代言人”,而非人人都會口誅筆伐的“暴君”。
這種態(tài)度的轉變同樣出現(xiàn)在大陸。自兩年前連宋登陸伊始,兩岸國共恩怨的堅冰漸融,蔣介石與國民黨以往“反動派”的形象已開始改善,中共當局也不再諱言國民黨的抗戰(zhàn)功績,后者在正面戰(zhàn)場上的慘烈則為更多大陸人所了解和認同。
其實,蔣氏故居等文物遺址的旅游熱在大陸已不新鮮——蔣介石故里浙江奉化溪口及其與宋美齡的故居江西廬山“美廬別墅”,經(jīng)年不斷修繕保護,為當?shù)匚笈韧庥^光客與經(jīng)濟收益,F(xiàn)在看來,這種寬松環(huán)境應會令臺灣旅游業(yè)者大為艷羨。
沒有“兩蔣”就沒有臺灣的今天,這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殺的事實。而今被島內認為意識形態(tài)色彩濃重的大陸都可以客觀、公允地看待蔣介石,自稱“民主進步”的政客們又有什么正當理由刨墳掘墓似地尋找歷史的污點?
從蔣氏身后命運看兩岸的未來走勢,一邊為拼選舉不顧民生所愿、民意所向,一邊拋開傳統(tǒng)偏見正視歷史現(xiàn)實并注重遺跡保護——其間的差異,已能明顯分辨。
可以說,歷史有時候并非只是用文字寫下來,而是也用民心的記憶作為證據(jù)。(作者 鐘海之)
光纖在線公眾號
更多猛料!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光纖在線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