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/15/2011,新京報報道,近日,《任正非這個人》出版,作者周君藏是前《華為人報》主編,身處華為十余年。作者以十余年的經(jīng)驗,解析華為,解析任正非。在此,我們發(fā)表本書部分內(nèi)容。
饅頭·企業(yè)家形象
我辭職那年的一天,確切地說是2005年1月6日中午,我去華為坂田基地的食堂吃飯,路上正好碰到剛從食堂出來的任正非,他身穿一件深色西裝上衣,褲子是淺色的,手里提著一個白塑料袋,里面裝有一二十個包子和饅頭。他提著塑料袋,一個人走著,一副顧家男人的樣子,也不與別人打招呼。迎面經(jīng)過的人當然也不會和他打招呼。三三兩兩的員工們只是在經(jīng)過時看著他,待他走過,相互間偷偷地笑。有的員工還轉(zhuǎn)過頭來,臉上帶著一種好玩的笑意,再看一眼老板提著饅頭的背影。
這就是很多人眼中最好的中國企業(yè)家的形象,像一個平凡人一樣走在他一手締造的“王國”里,旁若無人,別人當他不存在,他也滿不在乎。他實在是沒有什么企業(yè)家形象。
而我們印象中的企業(yè)家是有形象的。比如牟其中、王石、比爾·蓋茨、巴菲特……這里的形象不一定是指視覺的,也有概念性的,如紅色資本家、首富、慈善家等諸如此類。我們所知道的企業(yè)家都有形象,不管好壞、成敗,他們看起來都像時代的弄潮兒,這可能要拜媒體廣泛而片面的報道所賜,唯獨任正非似乎沒有什么形象。
除了他的低調(diào),我們甚至想不起作為企業(yè)家的任正非的色彩。作為企業(yè)家,不管在公司內(nèi)部還是外部,他似乎總是隱身的———他的文章是大白話,思想是灰色的,公司取得了巨大的訂單或成績也不喜形于色,在媒體的描述里也是模糊不清的,走在深圳科技園的小路上也不顯山不露水,路人哪知他是一位大老板……
他在與他人對他的期望和印象競爭!
閱讀·“尋找同類”
任正非不僅喜歡閱讀,也喜歡在閱讀中“尋找同類”,還喜歡把他欣賞的文章推薦給全公司看。這可能是企業(yè)家的“通病”:他們并不想直接灌輸,而是希望員工自己去領(lǐng)悟。我在《華為人報》的時候,《華為人報》編輯部經(jīng)常會收到任正非轉(zhuǎn)來的外面的文章,通常是從雜志上撕下來的紙頁,上面寫著:請《華為人報》刊登。偶爾,他還會寫上幾句話作為編者按。
有一次任正非轉(zhuǎn)來《半月談》上的一篇關(guān)于湖北某縣委書記藍勝利辭官回鄉(xiāng)種樹的報道,便在公司發(fā)起了捐款。《華為人報》的一位編輯還奉任正非之命專程去當?shù)夭稍L,把捐款交給了藍勝利。任正非看重的就是藍勝利身上那股在外人看來有點傻乎乎、難以理解的實干精神。我專門到網(wǎng)上去搜索了一下“藍勝利”這個詞,發(fā)現(xiàn)他早已回歸了官僚組織,“當了兩年半市長,藍勝利與單位簽訂‘停薪留職’合同,在齊岳山承包了3000畝土地,下海。從1997年年初公司正式運營,到1998年年底被迫上岸,前后只有兩年時間”。據(jù)當時媒體報道,上山開荒后,“藍勝利被當?shù)嘏沙鏊P過款,扣過車,抓過人”!白约涸瓉砜床坏降臇|西都出現(xiàn)了!辈恢握强戳怂慕Y(jié)局后會有什么感慨。
很可能,任正非什么感慨都沒有。任正非深知實踐之難,也深知找到同類之難,他只是始終不懈地去尋找能一起“奮斗”的人、愿意“艱苦奮斗”的人,別人是否能做到,他也不會過于勉強。
如果有心去統(tǒng)計任正非的閱讀推薦,會發(fā)現(xiàn)絕大部分都是跟積極進取、艱苦奮斗、鍥而不舍地做某件很小的事有關(guān)的故事。比如,《硅谷:生機盎然的墳場》講的是硅谷的成功凝聚了一代一代懷揣發(fā)財和創(chuàng)新夢想的人的犧牲;《可怕的曾國藩》講的是成就了大功勞的人一生謹慎做人、兢兢業(yè)業(yè)做事。
勇氣·相信最后判斷
2006年,華為發(fā)生了接二連三的員工自殺、死亡事件……
說華為陷入了公關(guān)危機和社會信譽危機,一點兒都不為過。很快,任正非組織公司寫了一篇《天道酬勤》:“我們還必須長期堅持艱苦奮斗,否則就會走向消亡。當然,奮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艱苦奮斗,要時刻保持危機感,面對成績保持清醒頭腦,不驕不躁。艱苦奮斗是華為文化的魂,是華為文化的主旋律,我們?nèi)魏螘r候都不能因為外界的誤解或質(zhì)疑動搖我們的奮斗文化,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華為的發(fā)展壯大而丟掉了我們的根本——艱苦奮斗!
那么多年發(fā)展下來,華為并沒有過多的隱情和很嚴重的惡疾,任正非以他的勇氣、智慧和自我批判精神將問題及時化解了。
越是有創(chuàng)造力的人,越是相信市場是檢驗自己工作的最后天平。凡·高即是如此,雖然他死于成名之前,雖然他的偉大作品是在他死后才震驚世界的……但他還是相信市場的最后判斷。他沒有去迎合當時市場所偏愛、追逐的畫風,也沒有去擠入、追隨當時風起云涌的各種繪畫流派,他相信冥冥之中自有自己藝術(shù)的同道與欣賞者。
這需要勇氣。很可能是毀掉自己的勇氣。
研究華為的幾本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