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兩家公司第一次實現(xiàn)了基于12路空間通道的7280公里跨洋WDM/SDM海纜傳輸試驗。這一成果為在不占用更多空間前提下進一步提升海纜系統(tǒng)傳輸容量提供了可能。
1/17/2024,光纖在線訊,美國加州San Dieg三月的OFC上,日本NEC和NTT將聯(lián)合報告一項最新的WDM/SDM試驗成果。基于標準包層直徑的耦合多核光纖,兩家公司第一次實現(xiàn)了基于12路空間通道的7280公里跨洋WDM/SDM海纜傳輸試驗。這一成果為在不占用更多空間前提下進一步提升海纜系統(tǒng)傳輸容量提供了可能。
該成果的報告人將是NEC公司的Manabu Arikawa。他表示,“海纜系統(tǒng)是當今社會的關鍵基礎設施,隨著全球互聯(lián)網(wǎng)流量的指數(shù)性增長,未來的海纜系統(tǒng)需要更高的傳輸能力。這一研究成果可以實現(xiàn)海纜系統(tǒng)更大的傳輸容量,降低每比特傳輸成本,通過提升光纜中光纖的空間通道,大大提高傳輸效率!
光纖通信系統(tǒng)中,空分復用SDM和波分復用WDM都是提升傳輸能力的主要辦法,前者利用光纖中不同的空間路徑,后者則基于不同的波長。
對SDM海纜系統(tǒng)來說,此前超過10個空間通道的傳輸記錄是15模的1001公里傳輸和10模的1560公里,影響傳輸距離的主要物理機制是空間模式色散SMD和模式依賴損耗MDL。多芯光纖的每一個芯可以傳輸一個通道,而耦合的多芯狀態(tài)允許125微米標準外徑光纖下支持更多纖芯工作。
在這一新工作中,研究者采用了32Gbaud的PDM-QPSK調制個十,采用52公里標準包層直徑耦合12芯光纖(C12CF)環(huán),并在C波段三個波長范圍下評估了最佳傳輸性能。試驗實現(xiàn)了1526.6nm下最長7280公里傳輸(140圈)以及1550.9nm和1560.6nm下下9360公里(180圈)傳輸。他們還實現(xiàn)了SDM 0.1ns和MDL 0.3dB每52公里的傳輸結果,波長依賴也相對小。
Arikawa接著表示,他們下一步將會研究大規(guī)模MIMO(多進多出)處理下實時工作性能,以及光纖MDL和空間通道數(shù)的影響,進一步提升傳輸容量限制。
光纖在線公眾號
更多猛料!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光纖在線官方微信